首頁 新聞中心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即時新聞

田園米東,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2024-11-11 13:55:54  來源:

  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盛產的大米也是一道有著歷史記憶的風景,故此,也有田園米東之說。

  段蓉萍 / 文

  米東是豐饒的。米東是亮閃閃的。

  米東,作為地名,時間并不長。2007年6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撤銷米泉市和烏魯木齊市東山區(qū),設立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以原米泉市和烏魯木齊市東山區(qū)的行政區(qū)域為米東區(qū)的行政區(qū)域。同年8月1日,米東區(qū)正式掛牌成立。

  米東區(qū)位于烏魯木齊東北郊,距烏魯木齊市中心城區(qū)約15公里。東與阜康市相鄰,西與昌吉市、五家渠市、烏魯木齊縣相依,南連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qū),北與福??h相接。

  米東是個頗有故事的地方。它地處天山北麓絲綢之路北道,境內有唐朝路、黑溝驛站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跡。

  游客在位于烏魯木齊市米東區(qū)羊毛工鎮(zhèn)新建村的水稻科技示范園拍照。鄒懿/攝

  走進米東,就走進了一幅斑斕多姿的畫卷。如果你深入了解了米東的歷史文化,就會深深愛上這里。周末閑暇的時光里,我總會約上幾個好友,或者悠閑散步,或者游覽附近的一些美景。我們站在高處,眺望遠方,博格達峰清晰可見,它似乎在羨慕我們悠閑的樣子。我眼里的它,像極了一位朝氣蓬勃的少年。

  深秋時節(jié),驅車途經米東區(qū)下沙河故城遺址,路旁的榆樹、柳樹、白楊樹仿佛在競相媲美,秋葉飄落后的枝條掛滿了霜花,我下車踩著厚厚的落葉,盡情享受愜意時光。米東區(qū)下沙河故城遺址是一座唐朝時期的古城,位于米東區(qū)內的一座山丘上。這座古城曾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貿易中心,也是唐朝時期西域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不知不覺就走入了城中,耳畔仿佛隱約傳來烈馬的嘶鳴聲,戰(zhàn)旗獵獵。在凜冽的寒風中,揉揉冰涼的耳朵,凝望城墻,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他的經典名句。

  為了找尋唐代的印記,我特地邀請新疆師范大學劉學堂教授和新疆大學周軒教授到米東區(qū)實地考察,劉教授在故城內找到了一塊紅色陶片。我興奮地問這是什么,他在地上給我大致畫了陶罐的造型,并說這極有可能就是唐代的陶器碎片。我接過陶片,翻看幾下,覺得很沉重。這陶罐裝的不是水,不是米,是歷史的沉淀。千年后,我們有幸目睹到它,依稀感受到來自長安,來自岑參的氣息。

  米東區(qū)盛產的大米也是一道有著歷史記憶的風景,故此,也有田園米東之說。實際上,許多人總以為新疆不產大米,殊不知,新疆烏魯木齊米東區(qū)種植水稻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彼時,這里曾設有古城驛站,官兵常年駐守。那個時候,解決官兵糧食問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自給自足,而當地水源比較充沛,種植水稻也就不足為奇了。

  資料顯示,米東區(qū)大面積種植的水稻,是清代名將劉錦棠所率湘軍攻克古牧地后,裁軍三千人,就地屯墾,并將湖南的水稻種植技術帶到了邊疆。如今,這里依然保留著湖南村這個地名,也有為數甚多的湖南人。

  因為丈夫的大哥家就住在湖南村,每年插秧時節(jié),我都會和家人去大哥家?guī)兔?。農人干活從不偷懶,要起早,從育秧棚挑秧苗到水田里去。這時候,晨光微露,水面閃動細碎的金光,秧苗鍍了一層金邊。我插秧手慢,被嫂子哥哥甩出半截,心里著急,回頭看一眼他們時,那矗立的博格達峰也是金光閃閃,整個鄉(xiāng)村都籠罩在晨光里,像是睡夢中的嬰兒。

  這一幕種在心里,再也無法抹去。

  人對故鄉(xiāng)的記憶,最深的怕是味蕾熟悉的滋味。每到年節(jié)來臨前夕,熏制臘肉、灌制血腸、蒸蛋糕等,這些手藝一代代傳承下來,吃幾口家鄉(xiāng)味道的菜肴,也就有了歸鄉(xiāng)的感覺。

  不能光忙活著吃。正月十五的社火必定要鬧騰一番。從湖南傳來的草龍軋制法在這里落地生根,九龍鬧春,氣勢磅礴,一亮相,驚得圍觀者們一片喝彩聲。

  我公婆都是安徽支邊青年,他們喜歡聽豫劇。婆婆說起豫劇團來村里演出的往事時,眼角的皺紋都在笑。沒有舞臺,就在村里的空地上,鑼鼓響起來了,大伙從地里回來,圍攏過來看戲,肚子餓了也不肯回家。實在不行,跑路邊的泉眼處捧著泉水喝兩口,接著看。

  這樣的場景我能想象出來。如今,我常常帶著文藝小分隊去村里演出。通過喇叭和微信,將村民們聚集到文化活動室(廣場)。演員們在舞臺上演出,村民們坐在椅子上,個個都拿著手機錄視頻。也不乏直播達人,專心致志地搞著直播,無形中,就把米東宣傳到了更遠的地方。

  晨光里的深秋季節(jié),向日葵像是舞蹈團的姑娘,個個笑盈盈。晨風拂過,地里葉片的沙沙聲,像是姑娘們的悄悄話。我走在田埂上,晨光撫摸著我。田野深處便是老龍河。

  這老龍河早些年可是威武得很呢。河寬水急,小魚兒、鴨子和鵝暢游其間,還有水磨。挑水的隊伍里有男人女人,有老人少年。我就挑過幾年水。這河水流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里,在北沙窩形成了獨具風景的東道海子。

  新疆離大海遠,當地人習慣把大一些的湖稱作海子。稍微留心看地圖,會發(fā)現新疆有許多以海子冠名的湖。據祖父講,這里原本有鄭家海子、白家海子等五個大小不同的湖泊相連。過去人們喜歡到這里捕魚。隨著上游來的水量不斷減少,鄭家海子、白家海子逐漸消失在了沙漠中。唯有東道海子,俯視它,卻像一滴眼淚,亮晶晶,藍瑩瑩。把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白云、彩虹都收納了進來,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個藍色寶盒。

  我跟攝影的伙伴們在東道海子拍片。晚霞固然是美麗的,但缺失晨光的影像是不完整的,于是商量好在海子邊小住。一名哈薩克族牧民熱情彈起了冬不拉,為我們演唱《黑眼睛》《燕子》《可愛的一朵玫瑰花》《黑走馬》等經典民歌,一曲接一曲。悠揚的歌聲回蕩在空中,搖動了海子的碧波。

  東方魚肚白,我們鉆出帳篷,顧不得洗漱,便拿著相機三腳架在海子邊找準位置,等待晨光露臉的一刻。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光是一縷縷一層層地慢慢躍出博格達山脊,從第一束晨光到整個太陽照在大地,不過短短幾分鐘,卻讓一切充滿新的生機活力。海鷗、天鵝、大雁迎著晨光飛翔在水面,遠山、近水、飛鳥都進入鏡頭,恍惚間,好似身處大海邊,而非沙漠深處。旁邊的攝友一個勁兒地說:“太幸運了,光好,云好,連天鵝起飛的時機都恰到好處!”

  這里就是田園米東,一個有雪山、有五谷、有沙漠、有湖泊、有故事的地方。

  責任編輯:阿麗米熱·艾斯卡爾

編輯:孫建勝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