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wǎng) 數(shù)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文化歷史 > 張家口文化歷史

【文史趣話】清代的“架桿車”

2023-11-09 09:16:34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

  清代,隨著民族問題的較好解決,加之滿蒙貴族之間累世通婚,壩上壩下、長城內(nèi)外,官民公私往來頻繁,各民族之間的關(guān)系也日益密切??贾T今張家口轄域及周邊地理形勢,特別是出大境門上壩以后,地廣人稀,山遙路遠。民商人等,自有駱駝、牛馬車可供驅(qū)乘。軍政要員,朝廷大臣,如遇緊急公務、皇帝差遣,則有一特殊交通工具,名曰“架桿車”。關(guān)于其形制、用途、日常維護、乘坐體驗,我們試從清人筆記中,略作檢選,以窺其詳。

  首先來看寶鋆的記述。寶鋆(1807年-1891年),索綽絡(luò)氏,字佩蘅、佩珩,滿洲鑲白旗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歷任戶部左侍郎、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兵部尚書。咸豐四年(1854年),奉命出使喀爾喀蒙古三音諾彥部。由京城出發(fā),八月初八日至十五日,經(jīng)停張家口。后將一路所作詩文,整理成《奉使三音諾彥紀程草》。集中錄有詩篇,專寫架桿車。

  《詠駕桿車》:“閃電走平岡,雙輪轉(zhuǎn)軸長。共夸車迅急,全賴馬調(diào)良。桿直疑虹亙,驂齊等雁行。馳驅(qū)真有力,欹側(cè)亦無妨。云樹看流水,風煙接大荒。但教嚴轡策,所向總康莊?;⒓箒砦鳂O,龍沙碾朔方。綏藩欣駕馭,致遠效匡勷?!贝藢戃囆醒杆佟⑤S長馬良。

  《四馬駕桿,其行益速,赴鄂拉胡篤克作》:“天下快事那有此,一轉(zhuǎn)瞬間百余里。兩驂如舞兩服襄,三代兵車或近是……從來峻利多粗豪,脫桿偶亦差分毫。寄言左右烏拉契,銜勒端宜把握牢。”此寫車行太速,使臣坐車中且喜且懼,囑咐駕車人,一定要仔細嚴謹,不可大意。

  再來看錫珍所記。錫珍(1847年—1889年),字席卿,號仲儒,又號席之,額爾特氏。隸蒙古鑲黃旗。同治六年(1867年)舉人,七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咸安宮總裁、鑲紅旗滿洲副都統(tǒng)、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刑部、吏部尚書。同治十三年(1874年)奉使喀爾喀,賜奠車臣汗阿爾塔什達之福晉鄂卓特氏。

  《清代蒙古游記三十四種》所收錄錫珍《奉使喀爾喀紀程》:“(夏四月二十一日)癸巳,六十里,第二臺鑲白旗布里噶蘇臺。遂乘駕桿車,長桿繩環(huán),橫貫轅上,驂駕轅外,虛其轅中,據(jù)韉而御,其行若飛?!币裁枋隽擞谲囖@上橫貫長桿、加兩馬協(xié)助拖曳的情景。

  曾任察哈爾都統(tǒng)的額勒和布所記,最為詳細。額勒和布,字筱山,覺爾察氏,滿洲鑲藍旗人。咸豐二年翻譯進士,改庶吉士,歷戶部主事、理番院侍郎、蒙古副都統(tǒng)、盛京戶部侍郎兼奉天府府尹、察哈爾都統(tǒng)。

  《額勒和布日記》所記: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二十一日(8月24日),起身出口(大境門),坐車。二十二日(8月25日),……又五六里許,至壩頂,一望平坦,遂在沙屯爾壩地方換坐架桿車。自加小注:“其車系原坐之車,(但不同之處在于)更換長軸于兩轅之端,各用皮條拴成一套,以徑二寸許、長八九尺之桿貫之,二蒙古兵騎馬置桿于鞍翹之上,又二蒙古兵持皮條左右?guī)椭唏R奔馳,牽掖而行,其快如飛。”由小注可見,額勒和布是個有心之人,其觀察之細、體驗之深、記錄之詳,為我們考察架桿車留下了最為珍貴的一手資料。

  仍據(jù)《額勒和布日記》,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1874年2月5日),由張家口奉旨馳赴烏里雅蘇臺,查辦烏里雅蘇臺將軍常順和參贊大臣文奎互相參劾一案。此案也與架桿車有關(guān)。據(jù)《清實錄·同治朝實錄》:“同治十二年,癸酉,十二月……諭令額勒和布將所參文奎為藥商徐姓傳坐駕桿車等情查明具奏?!薄额~勒和布日記》載,常順奏參文奎“參贊大臣騷擾臺站”,任意妄為,自出傳單,讓一個徐姓藥商“傳坐駕桿車”從烏里雅蘇臺回京。究其案情,其實是文奎利用所謂職務之便,擅自為一位姓徐的商人乘坐駕桿車出具了官方手續(xù),有“公車私用”之嫌。由這一案情看來,架桿車也不是等閑之輩可隨意乘用,使用者需要有一定的身份與地位。

  其后,又有延清寫詩詠架桿車。延清(1846——1917年),字子澄,巴里克氏,蒙古鑲白旗人,先世為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駐防。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同治甲戌進士第。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工部郎中遷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延清奉命出使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吊祭去世的郡王銜扎薩克多羅貝勒蘊端多爾濟(永端多爾濟),會見新襲爵之棍布蘇倫。途中,以行程見聞寫詩四百余首。

  《清代蒙古游記三十四種》收錄延清《奉使車臣汗紀程詩》,有《架桿車》:“駕龍車可同升去,駕鹿車曾共挽來。駕木頓增輗軏力,駕桿宛具棟梁材。長途四馬頭相并,大漠雙駝背可抬。喜得深深箱似峽,盡容穩(wěn)坐稱身裁。”自注云:桿之兩頭橫出轅外,即駕之左右各一人所乘之馬鞍上,外另有二人各乘一馬,分左右手挽桿頭之皮繩以牽掣之。

  《鄂羅胡篤克蒙古包午尖五排四十韻》有句“一木桿橫架,雙輪鐵暗磨?!弊宰⒃疲河蓮埣铱谥链耸紦Q架桿車。《曉發(fā)布隆用景佩珂學士詩韻》有句“應答禽聲殊似樂,奔騰馬力亦云殫?!弊宰⒃疲悍残幸慌_,駕桿之馬無不汗者。其詩作及自加小注,對架桿車形制、換乘地點、乘坐體驗,作了更為詳細的記錄。

  最后,來看博迪蘇的記述。博迪蘇,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僧格林沁嫡孫。光緒三十二年(1906),博迪蘇與達壽等人奉清廷之命,赴蒙古探視流亡的達賴喇嘛?!肚宕晒庞斡浫姆N》收錄博迪蘇《朔漠紀程》所載:“(四月)二十五日,卯刻起行。始換架桿車,車前橫一巨木,以兩人騎馬駕之,又系皮革于巨木兩端,以兩人騎馬曳之,行甚速……換馬行七十里……又換馬行六十里?!敝攸c對換馬頻率以及日行平均里程、速度,作了忠實記錄。

  由上可知:架桿車,是對傳統(tǒng)所乘坐的馬車進行改裝,架橫桿、加兩馬幫助拖曳;出長城上壩之后換乘,適于在草原等平坦開闊的地形上使用;配置在各驛路臺站(負責保管保養(yǎng));高級官員乘坐(須有憑證);每行六十至七十里,替換馬匹。

  (孫東園 李霞)

編輯:蘇穎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wǎng)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guān)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聲明 】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zhuǎn)載稿件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quán)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