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wǎng) 數(shù)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文化歷史 > 張家口文化歷史

在“黑白世界”無聲綻放——記懷安縣第一支少年圍棋隊

2023-11-02 09:33:26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

  少年圍棋隊部分成員(從上左起)郝明霞、劉娟、康美玲、楊素星、馬媛媛、高宏偉、任宏宇、王林。(資料圖片)

  徐榮新指導圍棋(右一任宏宇、右二馬媛媛)。(資料圖片)

  編者按:懷安“文化縣”的美名由來已久,40多年前國粹圍棋也落戶在這里,從落地生根到茁壯成長,如今懷安圍棋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懷安也因此被命名“全國圍棋之鄉(xiāng)”。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懷安圍棋之父”竹可羽先生組建了第一支圍棋隊,也是當時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縣級圍棋隊。他們中有小小年齡就嶄露頭角的任宏宇,有勝不驕敗不餒的劉娟,也有悟性好肯鉆研的郝明霞等等,隊員們在圍棋隊從小練就了拼搏、進取、團結的體育精神。他們在比賽中不畏強手,敢于挑戰(zhàn),一步一步地斟酌,一場一場地拼搏,一顆顆熠熠生輝的圍棋新星從古老的懷安大地上悄然升起。

  花在“追求”和“付出”上的時間和精力,則會給他們帶來了更長久的余暉,因為經(jīng)歷會在人的記憶中不斷沉淀、愈加明亮。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900年2月10日,梁啟超在《清議報》第35冊發(fā)表了《少年中國說》一文,以激情澎湃的語言,呼喚一個氣象一新的“少年中國”誕生。

  1980年4月的一天,“懷安圍棋之父”竹可羽先生在他組建的懷安縣第一支少年圍棋隊,第一節(jié)課上對學生說:“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p>

  盡管時間跨度80年,但先生們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始終沒變。

  24名學生組成圍棋隊

  春日午后的陽光,灑在懷安縣體委大院里一間簡陋的教室,來自柴溝堡幾所小學校的24名孩子們歡喜雀躍地跑進了教室,他們聆聽了竹可羽爺爺講的第一節(jié)圍棋課,這是1980年4月的一天,從此,懷安縣有了第一支少年圍棋隊。

  雖然隊員都是從學校1至3年級中挑選出的腦子靈、反應快、學習好的任宏宇、劉娟、馬媛媛、郝明霞、康美玲、王林等共24名學生,但開班竹可羽教練發(fā)現(xiàn)隊員們基礎差,興趣淡,于是他對孩子們循循善誘,深入淺出,使他們對圍棋逐漸產(chǎn)生了興趣。當初抱有試試看的隊員改變了想法,那些曾有打退堂鼓的隊員也取消了念頭,隊員們上圍棋課時都能認真聽講,下棋時一絲不茍,下完棋時都主動按老師要求進行復盤。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要你學到我要學,實現(xiàn)了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他們按照教練制定的學習計劃,按部就班,圍棋學習逐步走向正軌。

  圍棋隊在竹可羽教練的帶領下,隊員們發(fā)揚頑強斗志,勤學苦練,堅守不折不撓地求道精神,努力練就不服輸,不氣餒的堅強品質(zhì)。無論酷暑,還是嚴寒,都從不間斷學習圍棋。每年的寒暑假縣體委都要進行封閉集中訓練,同吃、同住、同訓,期間有中國棋院的隊員來進行指導,學棋任務繁重,他們從不叫苦叫累。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外出培訓,都全身心投入。外出培訓多次得到了聶衛(wèi)平、徐榮新、華以剛、劉小光等10多名圍棋高手指導,進一步提升了小棋手開局布陣、攻防作戰(zhàn)、后盤收束等綜合水平。

  任宏宇當時在隊員中屬年齡較小的,從第一次接觸就愛上了圍棋。他專心致志,有計劃分步驟地學習,鉆研棋藝。不僅聽好竹老師的講課,課后還要到竹老師家里請教。課上課下,不恥下問,孜孜以求,不到兩年棋藝嶄露頭角。劉娟當時條件比較優(yōu)越,父親又是體委主任,她和小伙伴們摸爬滾打,苦戰(zhàn)苦練。從不因為輸一盤棋或失幾個棋子而灰心喪氣,也不會為贏幾盤棋而高傲漂浮,日積月累中培養(yǎng)了勝不驕敗不餒的氣質(zhì)。郝明霞悟性好,見棋隊的棋具不夠,就自己做了一副泥圍棋。她如獲至寶,從此與圍棋結下了情緣。王林原來是學校里有名的小搗蛋鬼,學棋不到一年,他不知不覺得變了個人,還被學校選為紅花少年……棋隊中勵志的故事不勝枚舉。

  勤學苦練斬獲佳績

  教練的言傳身教,大師的高超棋藝,激發(fā)了隊員們勤學苦練的精神。少年圍棋隊在任宏宇、劉娟等人的帶領下,老隊員傳幫帶,小隊員步步追趕,比學趕幫超蔚成風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有的隊員學棋回家后還經(jīng)?!白笥一ゲ保凑掌遄V,一手拿黑棋一手拿白棋自己下一盤,反復琢磨,用心思考,不斷提升自我。有一次班里的一個小隊員幾天沒有來學圍棋,任宏宇發(fā)現(xiàn)后主動帶了兩名同學去家里為他補課,不僅把每天老師教的圍棋教給他,還幫他學習文化課,讓他沒有因病而耽誤了課程。

  圍棋培養(yǎng)了隊員們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從小練就了拼搏、進取、團結的體育精神。他們在比賽中不畏強手,敢于挑戰(zhàn),一步一步地斟酌,一場一場地拼搏。1981年,圍棋隊成立不到一年第一次參加河北省圍棋錦標賽,郝明霞力壓群雄獲得女子第一名。

  1983年,圍棋隊員在北京集訓期間,教練竹可羽領著郝明霞、王林到好友金明家下棋。眼前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曾是馳騁疆場的將軍,對圍棋情有獨鐘,水平很高。郝明霞、王林倆人面對金老下棋心存敬畏,但毫不畏懼,經(jīng)過3小時激戰(zhàn),最后一勝一負,展示出良好的心態(tài)和出色的棋技,這次下棋更重要的意義的是促成了懷安圍棋隊成為中國圍棋隊的聯(lián)系點。

  1984年,河北省圍棋錦標賽年僅14歲的王林參加成人組比賽。當時成人組參賽人員多,水平高,沒有誰把年齡最小的王林放在眼里,但經(jīng)過幾輪角殺王林的實力逐漸顯現(xiàn),最后斬獲第一名。同年,圍棋隊代表河北女隊參加全國圍棋賽,隊員康美玲不滿15歲,馬媛媛不到12歲,參賽的18支女隊中平均年齡最小,她們初生牛犢不怕虎,頑強拼搏,戰(zhàn)勝多位職業(yè)選手,引起圍棋界的重視。1985年,馬媛媛、郝明霞、康美玲調(diào)入河北圍棋隊,勇于拼搏的作風更加強勁,由她們組成的河北女隊參加全國圍棋團體賽成績逐年提高。在高手林立的全國圍棋隊中,占有一席之地。

  多年來,圍棋隊員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他們經(jīng)過教練和大師的精心培養(yǎng),棋技大增,進步之快讓人們刮目相看。

  薪火相傳代代接力

  1988年,劉娟協(xié)助恩師竹可羽教學圍棋。竹可羽非常欣慰,不僅教她教學方法,還將教學重任交給劉娟,自己甘為人梯扶新人。經(jīng)過師徒倆人默契配合,共同努力,圍棋教學水平很快有了新的提高。

  第一代少年圍棋隊員多次代表國家、省市、縣參加各級各類圍棋比賽,共獲得獎牌150多枚。

  第二代少年圍棋隊員們在劉娟教練精心培養(yǎng)下,繼承圍棋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勤奮學習,勇于拼搏。李文龍、曹陽、梁勝國、張星星、王崢崢等脫穎而出,圍棋隊員們在比賽中,不僅展示出高超的棋藝,也表現(xiàn)出良好的精神風貌,贏得口碑。圍棋隊多次榮獲精神文明運動隊,體育道德風尚獎,實現(xiàn)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1998年,懷安建成了懷海棋院,當年少年圍棋隊發(fā)展壯大成懷安圍棋隊,能夠參加各個組別的圍棋比賽。當年的任宏宇、劉娟、楊永江、張國宇、李揚、張星星、羅冰、劉光宇等還是代表懷安征戰(zhàn)“全國圍棋之鄉(xiāng)”聯(lián)賽和河北省圍甲聯(lián)賽的主力隊員。

  劉娟,2003年至2019年任懷海棋院院長,卸任后又擔起懷安圍棋運動協(xié)會主席。任宏宇,1992年退役后,從事圍棋教學教練工作,先后在石家莊、西安、秦皇島、北京等地執(zhí)任圍棋教練,2005至2011年任張家口市圍棋協(xié)會秘書長,2011年起回家鄉(xiāng)任懷海棋院總教練。馬媛媛,運動生涯結束后,開辦圍棋培訓機構。王林成為河北省圍棋協(xié)會副秘書長,國家圍棋裁判;康美玲擔任石家莊市圍棋協(xié)會會長,市體育局圍棋教練;郝明霞任石家莊市少年宮圍棋教練;韓冬任清華校友圍棋協(xié)會理事;李揚大學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工作,工作之余開展圍棋教育,成為懷安圍棋當代領軍人物。

  幾十年來,一代代圍棋人斬關奪隘,憑實力一次次擦亮成績單:16次代表張家口參賽,16次榮獲團體冠軍;4次參加全國和出國比賽,連連奪冠。自組建以來,他們共得金牌118枚、銀牌42枚、銅牌28枚。先后向國家輸送隊員1名,向省隊輸送隊員5名,向省外輸送優(yōu)秀棋手11名。懷安,已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北方培養(yǎng)圍棋新秀的“搖籃”。

  “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一直以來對陶行知的這句話并沒有特別的理解。而在與圍棋隊員的一次次接觸中,越傾聽他們的故事,越了解他們的思想,越靠近他們的理想,就愈加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蘊含的深意,那是一種信仰。

  信仰,就是用來堅守的。

 ?。ㄓ浾?郝瑩玉 通訊員 高景山)

編輯:蘇穎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wǎng)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wǎng)版權聲明 】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