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wǎng) 數(shù)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文化歷史 > 張家口文化歷史

【身邊的長城】明代修筑長城的花費

2023-11-02 09:28:37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

  為了防御北方草原民族的進襲侵擾,明代以歷代長城為基礎,不斷進行續(xù)建、改建和新建,歷時二百多年,形成了一個以長城墻體為主,輔以關城、堡塞、敵樓、煙墩的頗為完整的防御體系,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今天咱們來聊聊,明朝廷為了修邊筑城,究竟花了多少錢?

  我們先來看幾則奏議。

  嘉慶三十二年(1553)御史蔡樸奏議:“四海治、永寧舊墻單薄,乞亟命增繕,并筑敵臺五十一座,仍于大小紅門、柳溝口外適中處所增筑空心敵臺三座。其北路獨石一帶塞垣工程宜先設敵臺四十四座,計需銀七千九百余兩?!睋?jù)此,我們可知擬建敵臺98座,耗銀7900余兩,那么平均每建一座敵臺耗銀81兩。

  81兩,是不是感覺“也沒幾個錢”?請注意,這僅僅是一座敵臺的料錢,那么工錢呢?

  嘉慶三十七年(1558)唐順之《條上薊鎮(zhèn)兵食九事》中曾提及筑城工價,“筑城之工,遠者雇役,近者派夫。若派夫,每月每人銀二兩,百夫為二百兩,另加鹽菜銀十兩,每月可筑墻二丈,即每筑墻二丈費銀二百一十兩。若雇役,則每筑墻一丈費銀十五兩,則以派夫百人筑城二丈所耗之銀二百一十兩改為雇役,可筑城十四丈?!币簿褪钦f,雇專業(yè)工人施工比就地派民夫施工效率可增加七倍。據(jù)此可知,當時薊鎮(zhèn)雇用專業(yè)工人施工單價是每丈耗銀15兩。

  隆慶三年(1569)總督薊遼兵部侍郎譚綸奏稱:“薊、昌兩鎮(zhèn)東起山海關,西至鎮(zhèn)邊城,延袤二千四百余里,宜擇要害緩急分十二路,或百步,三五十步筑一墩臺,共計三千座。每座可費五十金,高三丈,廣十二丈,內(nèi)可容五十人?!笨芍祟惗张_每座造價銀五十兩。這些墩臺是利用守邊軍士建造,“其工程堅固,規(guī)制宏偉,較之民間有五、七百金及千金不能成者?!边@就是說,守邊軍士自己建造,工費耗銀比使用民力便宜很多,工程質(zhì)量還高。

  既然這么省錢,那修長城是不是花不了多少錢呢?還真不是。修筑長城,一來難度大,在形勢陡峭的山峰上一寸一寸修建如此厚重的城磚建筑,在農(nóng)耕文明的時代是非常耗費人力、物力成本的;二來,“萬里長城”,氣勢確實雄偉,跨度也確實夠長,把這些修筑費用的單價放大幾萬甚至幾十萬倍,可就不是小數(shù)字了。再加上明代財政收入的實際情況遠非后人所想象。

  明代人口的峰值是萬歷年間,大約1.3億到1.5億人,但養(yǎng)了270萬人的常備軍,其軍餉糧草是一筆巨大的開銷。朱元璋開國之后,力主輕徭薄賦,只征收3%的農(nóng)業(yè)稅。軍費這一塊,推行軍屯制,讓守邊軍士亦兵亦農(nóng),自給自足。也就是說,國家并無專項收入用于軍隊開支。這就導致后來,各種腐敗把軍屯土地漸次變成了私田,大量軍士逃亡,陷入了“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的窘境。國家收入?yún)T乏,宮廷開支嚇人,免稅集團又過于龐大,再加上蒙古、女真、倭寇侵擾不斷,朝廷當局左支右絀,已經(jīng)不能有效地調(diào)動和管理全國的資源。特別到了明朝的中后期,財政危機頻現(xiàn),那時的大明王朝真可謂是“其外窿然,中則蠹矣?!彼孕捱呏堑慕?jīng)費申領,從來都是很費周折的。

  成化八年(1472)守邊能臣、延綏巡撫余子俊曾為明憲宗算過一筆賬。他說,延綏駐軍八萬人馬,每年軍備消耗折合白銀154萬兩,外加后勤傳輸費用,總計979萬兩,而成化年間國家田賦的總收入也就1580多萬兩。這就是說光延綏一鎮(zhèn),就要花掉國家稅賦的六成,哪里還敢想象其他八鎮(zhèn)的開銷。

  縱觀明朝這200多年的歷史,在修筑長城這件事上,幾乎是傾盡全力。據(jù)歷史學家黃仁宇估算,明長城每修建1公里,花費白銀約7700兩。明朝一共修建了約6300公里長城,至少花費約4850多萬兩白銀。

 ?。ㄍ蹂坟罚?/p>

編輯:蘇穎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wǎng)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wǎng)版權聲明 】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zhuǎn)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