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河北

河北:截至目前已發(fā)放文化惠民卡12萬張 文化惠民券151萬張

2022-06-09 09:56:47  來源:河北日報客戶端

2022年2月22日 “送戲下鄉(xiāng)”文化惠民 2月22日,在石家莊市深澤縣故城村,深澤縣墜子劇團的演員在表演。新華社發(fā)

   

      近日,一場精彩的惠民演出在康??h二人臺文化傳播中心上演。在觀眾席就坐的王一品,打著拍子,聽得入神。

      “康保二人臺是我家鄉(xiāng)特有的地方戲曲劇種。今天上演的《鳳英回村》《藍桃說媒》,都是縣二人臺藝術團編寫的新戲,既唱出了傳統(tǒng)戲曲的韻味,又講出了當代農村的新氣象?!庇^看完劇目后,王一品興奮地說,“我領取了文化惠民券,只要提前預約,就能不花錢觀看演出?!?/p>

  王一品是康??h滿德堂鄉(xiāng)三老虎村的村民。他口中的“券”是康??h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免費發(fā)放的“一周一場二人臺、三場好電影”文化惠民券。

  雖是一名90后,王一品卻是一個“老戲迷”。今年,他還計劃花費100元購買一張張家口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發(fā)放的文化旅游惠民卡。拿著這張卡,他除了可以無限次享受到文化惠民福利外,還能乘坐旅游直通車,持卡免費游覽京張兩地30余家優(yōu)質景區(qū)。精彩劇目想看就看,近郊旅游說走就走,讓他直呼“過癮”。

  隨著夏季出游旺季的來臨,我省各地紛紛舉辦文旅惠民活動,為廣大消費者送去福利。

  6月1日,“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群眾文化活動展演暨2022年“獅城文化旅游一卡通”發(fā)行活動在滄州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該“一卡通”計劃發(fā)售線上虛擬卡2300張,其中市民申購支付100元,可享有市場價值1200元以上的惠民服務。群眾持卡可在全市14家合作文旅企業(yè)消費使用。

  6月2日,2022保定文化旅游惠民季在該市北國商城正式啟動,并現場舉辦系列文旅惠民服務活動,其中以“零元搶卡”的形式現場發(fā)放了30張“保定文旅惠民卡”。該活動將貫穿6、7、8三個月。目前,“惠民卡”已涵蓋食、宿、行、游、購、娛等生活領域。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更是關系民生的幸福指標。自2018年開始,文化惠民工程年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20項民生工程,全省各地創(chuàng)新思路、奮力推進,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免費開放,推進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展演,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容,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讓文化惠民工程惠得實、惠得廣、惠出彩。

  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郭勇介紹,今年以來,各級財政共投入引導資金5700多萬元,撬動社會資金上億元,為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民生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面向全省城鄉(xiāng)居民發(fā)放文化惠民卡12萬張,文化惠民券151萬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7000余場,惠及群眾500萬人次,文化惠民工程更加接地氣、聚人氣。

  文化惠民卡,潤心又暖心。在不斷增加文化惠民卡(券)發(fā)放數量的同時,我省不斷擴大卡(券)的服務內容,積極與社會組織、文旅企業(yè)、金融機構等合作,推動文藝院團、影劇院、書店、文創(chuàng)企業(yè)、旅游景區(qū)(點)、星級飯店、旅游民宿等共計4000余家優(yōu)質文化和旅游單位參與其中,推出價值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的文化惠民卡20余種,提供文化惠民產品和服務100余種。

  我省各地立足自身資源優(yōu)勢,紛紛推出獨具特色的文化惠民產品和服務。定州市將秧歌等瀕危劇種納入惠民服務范圍;承德市簡化發(fā)放惠民卡程序,本地居民可通過微信小程序直接續(xù)卡或辦理新卡;秦皇島市加大文旅資源融合整合力度,持卡群眾可免費觀看“四季音樂會”“月末戲院”等文藝演出以及不限次游覽本市30多家優(yōu)質景區(qū);衡水市擴大惠民范圍,加大惠民力度,最低8元可購買保利劇院480元演出票,并將電影、圖書、采摘、景區(qū)、生態(tài)園觀光等納入服務范圍。

  郭勇表示,下一步,文化惠民工程將繼續(xù)擴大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品質,打造惠民服務品牌;推動各地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品演出和文化活動,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有效拉動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文化和旅游繁榮發(fā)展。(記者馮陽、戴紹志、寇國瑩)

   

  記者手記

  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食糧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最大的受益者是群眾,最根本的出發(fā)點是滿足群眾需求。從年平均文化惠民演出2萬余場次,到城鄉(xiāng)密布的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健全,文化共享、文化惠民逐步落到實處,為人民群眾送來豐富的精神食糧。

  好的精神食糧,要均衡、普惠,也要健康、有營養(yǎng),讓人人“吃”得上、“吃”得好。一方面,我省通過連續(xù)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斷延伸基層文化服務的觸角,讓城鄉(xiāng)居民盡享發(fā)展成果。另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豐富文化服務供給,不斷提升百姓幸福指數。像康??h二人臺藝術團,通過創(chuàng)作反映新時代新風貌的新劇目以及云演出的方式,讓群眾看戲更加觸手可及。

  惠到點子上、惠到群眾心坎上的文化,如陽光普照般滋養(yǎng)人心、裝點生活,正在生發(fā)出“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記者馮陽)

編輯:李雯雯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