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情

【文化中國行】600年“古城”煥新“活”起來

2025-04-15 09:28:14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作為張家口的“原點”和“根”,張家口堡有著600年的歷史積淀。如何既保留珍貴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又能激發(fā)旅游業(yè)態(tài)的創(chuàng)新活力,讓“文”與“旅”相融得恰到好處,橋西區(qū)在積極探索中,這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間的“武城”,也正經歷著一場從文化地標向經濟地標蛻變的新生。

    由“古堡”到“古城”,開辟文旅新賽道

  站在“四門洞”下,欣賞佛道文化交融的穹頂;登上五十二級石階,從玉皇閣俯瞰古堡全貌;走進金融博物館,從舊時的興吉票號一窺“武城”到“商城”的演變……今后,張家口堡已不止這些“玩法”。

  “我區(qū)提出了‘古城概念’,在保護為主的基礎上,讓這里‘煙火氣’更足,‘文化味’更濃。”橋西區(qū)文旅局局長顧振惠說。

  歷史上,張家口曾出現盛極一時的“茶馬互市”,并逐漸發(fā)展出明清時期連接中、蒙、俄的商道——張庫商道。當時在張家口經營的國外洋行和國內錢莊、票號,以及官衙、府邸、書院等都設在張家口堡。如今,這里仍保留著八巷十二街格局,被我國著名建筑專家吳良鏞評價為“明清建筑博物館”。

  近年來,橋西區(qū)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xù)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在聘請專業(yè)機構編制《張家口堡保護規(guī)劃》《張家口堡文化保護旅游發(fā)展項目策劃及規(guī)劃》等過程中,“張家口古城”概念也越發(fā)清晰起來。相較于東西長590米、南北長330米的張家口堡,“張家口古城”的范圍更大,包括張家口堡及其北面的草場巷區(qū)域,總占地面積近700畝。

  “我們將張家口堡和草廠巷區(qū)域以不同思路、不同模式獨立運作,走各自不同的發(fā)展路線?!鳖櫿窕菡f。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張家口古城”無疑已邁進文旅產業(yè)新賽道。今年,橋西區(qū)在明確“古城概念、街區(qū)模式、點軸開發(fā)”的發(fā)展方向上將更進一步,力圖讓600年古城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讓古城掀起“國潮”風

  作為勾勒古城輪廓的重要一筆,經過修復建筑、鋪設甬路、砌筑墻體……去年,位于東門大街21號的萬全縣衙衰頹之氣盡去,曾經的歷史風貌已展現在游人面前。

  東門大街28號院同樣迎來“蝶變”?;謴徒ㄖ薪Y構,拆除外部添建建筑,對院內木構架進行防腐及防蟲處理……如今,這座飽受歲月侵蝕的老四合院重煥生機。

  只有將古建“保起來”,才能“用起來”,讓旅游“火”起來。在保護與發(fā)展的雙向互動中,“口皮”成為古城文旅融合的重要發(fā)力點。

  我市曾是全國著名的毛皮加工基地。清乾隆年間,“有皮毛加工作坊九十多家,日產裘革兩千張”。2021年,口皮博物館應運而生。一張皮毛貿易的舊票據、一封旅蒙商人的舊家書、一雙制作于民國的氈靴……館內一件件藏品不僅再現了我市作為“皮都”的那段繁榮歷史,也更加讓游人對這一傳統(tǒng)手工技藝充滿好奇。

  “鉤皮子就是用鉤子將浸泡后的毛皮背后的腐肉和油脂去掉,同時接觸摩擦的過程也是揉制的過程,使毛皮變熟,變得柔軟?!苯涍^1年多籌備,去年在口皮博物館旁新建的大源永細皮坊對外營業(yè)。這個老店的第六代傳承人趙瑩經常在游人漸多時,現場講解“口皮”這一傳統(tǒng)技藝精髓。

  店內,既有幾百件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潮流相碰撞的皮質工藝品,又有使用樺木、植鞣牛皮、黃貂魚皮、蛇皮、銀、白銅在內的十余種材料,并運用鞍杈砍制、皮革雕刻、奶熟皮、硝熟皮、鏨銀、馬鬃編織等十余項傳統(tǒng)技藝手工縫組的鞍韂作品,引得很多外地游客前來“打卡”光顧的同時,也將本地文化傳播得更遠。

  目前,圍繞古城歷史文化,張家口堡已入駐業(yè)態(tài)50余家,其中精品業(yè)態(tài)20余家。今年,新場景、新載體將繼續(xù)“上新”。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張家口市分公司共同打造“張家口古城·堡子里”主題郵局;張家口周野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盤活閑置房屋和院落,正著手打造特色休閑咖啡店及文創(chuàng)店;與市工美行業(yè)協(xié)會合作,將吸引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利偉及省級工藝美術非遺大師劉海濱、石玉萍等來堡創(chuàng)作并參與研學授課……

  “我們正精心謀劃各種業(yè)態(tài)集群,當這里不斷掀起‘國潮’風時,一定會讓這座古城常變、常新、長紅!”顧振惠說。

    軟硬件雙提升,在保護中高質量發(fā)展

  張家口古城的定義范圍,也是橋西區(qū)立法保護的范圍。

  為最大限度地保護好這里的歷史文化資源,從起草到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歷時1年零9個月,我市首部關于文物保護開發(fā)利用的地方性法規(guī)《張家口堡保護利用條例》于2023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隨后,橋西區(qū)以《條例》為依托,配套編制完成風貌保護導則、文物保護工作導則、旅游管理辦法等細則辦法,并成立張家口堡專家咨詢委員會,通過不斷完善機制體系建設,讓張家口古城在保護中發(fā)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近年來,橋西區(qū)進一步明確張家口古城發(fā)展定位,按照“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的原則,先后對堡內掄才書院、中營署等20余處重點院落、48個重點門樓進行了保護修復,萬全縣衙、大德通銀號等院落相繼修繕完成,祥發(fā)永賬局、三井洋行等修繕工程將于今年啟動。

  為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橋西區(qū)完成張家口堡584個院落環(huán)境整治工作,215處危房改造,累計拆除違建115處;完成馬道底至東門大街雨污分流和道路鋪裝,拔除所有電桿,實現強弱電入地;完成東門大街、鼓樓東西南北街、棋盤街等共1.7公里中心區(qū)域的亮化工作;完成干道單行線及車位設置,配套建設停車位110個。

  為深入挖掘文化價值,橋西區(qū)還打造了“文化大講堂”等一批文化主題課程,推出《尋根堡子里》等一批優(yōu)秀研學產品,開展了甲辰龍年民俗巡游等品牌活動,并培育扶持堡子有禮文創(chuàng)店等一批多元業(yè)態(tài),持續(xù)擦亮“張家口古城”金字招牌。

  夜幕降臨,沿街的燈光勾勒出了這座古城的輪廓?!霸院梦嗤洌螟P凰來。我們正積極探索,不斷夯實‘硬支撐’,提升‘軟實力’,通過不斷激發(fā)古城活力,能夠讓游客引得來、玩得好,留得住?!鳖櫿窕莩錆M期待地說。

 ?。ㄓ浾?趙曉剛 通訊員 高陽 蔡超)

編輯:蘇穎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