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情

向“綠”而興——張家口轉型記(三)

2025-04-07 09:33:57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壩上新能源“風光無限” 武殿森攝

  在懷來,隨著雁鴨類候鳥遠道而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迎來了遷徙高峰;

  在康保,風、光、生物質、氫、儲“五位一體”新能源產業(yè)集群加速成型,一個個新能源項目加足馬力、加快建設;

  在崇禮,“雪友”們紛紛抓住雪季的“尾巴”,盡情享受著春雪魅力;

  不斷將“首都兩區(qū)”建設向縱深推進,各項建設成果日益豐碩,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持續(xù)改善,綠色產業(yè)發(fā)展方興未艾,我市正奮力從“生態(tài)守護者”向“綠色受益者”華麗蛻變,走出一條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崛起的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子。

  “冰雪+”,點燃經濟活力新引擎

  新興產業(yè)是高標準推進“首都兩區(qū)”建設的重要支撐。按照“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我市充分利用冬奧遺產,加速推動冰雪“冷資源”向經濟發(fā)展“熱動力”轉化。

  4月1日,崇禮冰雪季接近尾聲,但游客的滑雪熱情卻依舊火熱。在萬龍滑雪場,站在白雪之巔,一個個“冰雪老饕”從高級雪道上一沖而下,所過之處激起陣陣雪花;在初級道上,許多“新手小白”在教練的指導下,認真練習著滑雪技巧,臉上洋溢著興奮和期待。

  “崇禮的冰雪季可持續(xù)到三月底、四月初,各大雪場推出一系列新產品、新玩法及各種優(yōu)惠活動,成為持續(xù)引流的關鍵。我們相較于上一季游客實現了20%增長。”對于“雪友”掀起這波滑“春雪”的熱潮,富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鄒中橋表示“意料之中”。

  作為崇禮最年輕的滑雪場,雪如意滑雪場自去年12月中旬開業(yè)以來,雖然只開放了12條雪道,但本雪季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吸引18萬人次游客來此“嘗鮮”。

  在過去,崇禮的一座座大山是限制當地經濟發(fā)展的重要阻礙。如今,群山上遍布的白色雪道為崇禮打開了“冰雪經濟”大門,也“引燃”了雪道之外的吃、住、游、購、娛等消費活力。

  “崇禮好禮”官方直營店內人頭攢動;雪具店訂單天天爆滿;酒店更是一房難求……據統(tǒng)計,自去年11月7日開啟2024—2025雪季至今年2月28日,崇禮區(qū)已接待游客人數495.4萬人次,同比增長17%,旅游花費58.8億元,同比增長15%。

  作為“冬奧之城”,在過去的這個冬天,“冰雪熱”不僅只在崇禮。

  隨著尚義縣第十屆冰雪體育文化旅游節(jié)開幕,雪地拔河、雪地足球等趣味冰雪項目在鴛鴦湖滑雪場火熱開展。

  2024—2025冰上龍舟超級聯賽首次來到康??h。包括美國隊、法國隊、英國隊等6支國際隊伍在內的51支隊伍在康巴諾爾湖上你追我趕、同場競技,成為了當地冰雪文旅發(fā)展的又一“流量密碼”。

  從感受滑雪的“速度與激情”,到共享一把冬捕的豐收喜悅;從參與冰雪研學游,到暢游冰雪大過年,體味非遺表演魅力……這個冬天,我市不斷開發(fā)“冰雪+”新玩法,一批新型消費產品和場景不斷涌現。在由量變加速走向質變中,每一片雪花都見證著我市冰雪經濟的“熱”力無限。

  去年12月,我市還出臺方案,提出通過打造冰雪運動發(fā)展高地、延伸冰雪經濟產業(yè)鏈條、完善設施和配套建設等一系列舉措,力爭到2027年全市冰雪產業(yè)產值規(guī)模達到130億元,到2030年產值規(guī)模達到230億元。

  “綠”意濃,繪就生態(tài)治理新圖景

  眼下,尚義縣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仍在冰封玉砌中,卻蘊藏著萬物萌動的生機。隨著天氣轉暖,這里將重現天水相連的壯觀景象。

  受干旱少雨、地表徑流減少等因素影響,察汗淖爾濕地水面曾一度萎縮,2020年僅有1.93平方公里。近幾年,在當地綜合施策、有效治理下,這里不僅成為了144種鳥類的“安樂窩”,而且去年濕地水面面積達到33.3平方公里,為近20年來最大值。

  位于康??h的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同樣春潮涌動。主湖與新“長”出的兩個子湖形成完備的濕地生態(tài)圈,讓濕地面積增加近千畝;

  另一邊的張北縣黃蓋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面積達到1158.85公頃,夏秋時節(jié)期間湖泊遠望宛如明鏡一般鑲嵌在草原深處;

  厚植生態(tài)底色是建成“首都兩區(qū)”的關鍵要素。根據張家口“首都兩區(qū)”建設規(guī)劃,作為由海拔1500米左右的壩上草原和壩上高原濕地構成的第二道生態(tài)屏障,如今尚義、康保、張北、沽源等縣在扎實推進天然淖泊保護修復、撐起首都生態(tài)“防護傘”中,也繪就出一幅美美與共的山水新畫卷。

  近日,一年一度的永定河生態(tài)補水工程拉開帷幕。奔騰的桑干河水在確保出界水質100%達標的情況下,源源不斷地匯入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流域。

  京張兩地山同脈,水同源,氣相通。為涵養(yǎng)首都水源,近年來,我市持續(xù)打好壓水、節(jié)水、蓄水、治水、引水組合拳,護好每一泓清流潤澤京張。

  京城一杯水,半杯源赤城。赤城境內的白河,于雕鶚鎮(zhèn)與紅河相擁,穿越蔥郁森林、廣袤田野,向著白河堡水庫奔騰而去。靜謐的黑河則從東猴頂之巔啟程,蜿蜒曲折,一路向南,在延慶區(qū)與白河匯合,兩股磅礴之水共同注入密云水庫。作為首都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功能區(qū)和飲用水源地,赤城縣通過持續(xù)深化科學“治水”,已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54平方公里,建成的12條清潔小流域成為凈化河流的“毛細血管”,全力守護首都“蓄水池”。

  作為永定河流域最大的控制節(jié)點和生態(tài)節(jié)點,官廳水庫也完成了華麗變身。20世紀80年代后期,官廳水庫上游的排污量明顯增多,面源污染嚴重,于1997年不得不退出北京用水體系?!笆锥純蓞^(qū)”建設的實施為這里帶來新機遇。懷來縣通過生態(tài)補水、水系連通、退耕還濕等舉措,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水質由原來的地表水Ⅳ類提升至Ⅲ類。去年,這里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也成為了萬千水鳥的棲息地。

  素有“三河之源”“京津水塔”之美譽的沽源構建起水系連通的生態(tài)水網;全市15個國省考斷面監(jiān)測水質達標率100%、優(yōu)良率100%……一處處波光粼粼的如畫美景背后,是我市推進全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全力構建綠色生態(tài)廊道的決心。

  抬眼“天空藍”,俯首“碧水清”。如今,我市縱深推進“首都兩區(qū)”建設帶來的生態(tài)紅利,正逐步轉化為民生福祉。

  張北縣落花營村在鹽堿地上種西瓜,每年300多萬公斤高質量“麒麟瓜”從這里遠銷八方;陽原縣要家莊鄉(xiāng)通過鹽堿地綜合改良,不僅種植出果蔬,還蓋起“凈菜工廠”,一天之內就能到達京津冀消費者的餐桌;尚義縣程家村引進適合鹽堿地種植且蛋白質含量高的“燕麥草”,這樣的干飼草一噸能賣到2000元……

  從去年起,我市還通過“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推進鹽堿地綜合治理與利用,篩選出的52種耐鹽堿耕地植物新品種,已在53.18萬畝的鹽堿耕地上推廣種植,不僅讓“白茫?!弊?yōu)椤吧鷻C綠”,讓曾無人問津的“地球之癬”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聚寶盆”,也使我市生態(tài)興市、生態(tài)強市的路子走寬走實。

  調結構,綠電進京點亮萬家燈

  華燈初上,北京城內燈光璀璨。在北京西北方向200余公里外的壩上張北,高聳的“大風車”和猶如藍色海洋的光伏板產出的“綠電”正跨越重重山巒,源源不斷地送往這里。

  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是建設“首都兩區(qū)”的重點任務。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qū),我市依托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資源,推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yè)全鏈條布局,不斷拓展新能源產業(yè)版圖。

  走進位于張北縣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基地,在聯合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正緊緊盯著眼前的六塊顯示屏。它們是基地的千里眼、順風耳,通過它們可以實時監(jiān)測全站發(fā)輸變電設備狀態(tài),以及全站風速、出力等關鍵數據。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全球首個集風力發(fā)電、光伏發(fā)電、儲能系統(tǒng)及智能輸電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工程,也是新能源領域的“國家名片”。這里平均每年可發(fā)出優(yōu)質綠電超12億千瓦時,為滿足首都38萬用戶用電量提供了堅實保障。

  更多新能源技術正走出實驗室,來到“大舞臺”。在尚義縣400兆瓦牧光互補光伏項目現場,73萬塊光伏板整齊排列,蔚為壯觀。作為河北省重點項目,該項目于去年11月投產,從開工到并網發(fā)電,僅用時一年多。板上產“綠電”,板下牧牛羊,牧光互補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不僅提高了空間利用,促進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改善,還兼顧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效益,為探索綠色產業(yè)循環(huán)發(fā)展提供了“尚義經驗”。

  一業(yè)興,百戶盈?!帮L光無限”下激發(fā)了聚合效應,上下游企業(yè)紛至沓來。新能源產業(yè)在迅速聚鏈成群中,不僅為北京清潔能源供應提供了保障,也成為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如今,張北縣、尚義縣、康??h、蔚縣的新能源產業(yè)集群擁有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已達130余家,去年營業(yè)收入超200億元。

  我市在加快追“風”逐“日”的腳步的同時,落后產能正在加快出清。

  在河北建投康保“上大壓小”風電平價示范項目現場,數十臺風機矗立,巨大的葉片隨風徐徐轉動。去年11月,該項目首臺機組成功并網。通過實施老舊風電場“小改大”改造,不但讓老舊風光電場再次煥發(fā)青春,捕風能力跨越式升級,年發(fā)電量可達4.5億千瓦時,也實現了土地資源、風力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一場老舊風電場的“涅槃重生”將在張垣大地鋪展開來。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今年,我市將以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qū)為抓手,在推進“首都兩區(qū)”建設上更進一步。扎實做好老舊風場升級改造,實施“千鄉(xiāng)萬村馭風行動”和開發(fā)區(qū)分布式新能源試點;謀劃建設三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開工建設大同—懷來—天津北1000千伏特高壓等輸變電工程;全力推進尚義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做好崇禮常峪口等4個新納規(guī)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持續(xù)拓展綠色電力應用場景,可再生能源終端消費占比達到45%。

  (記者 趙曉剛 通訊員 周大偉 史惠英 宋海鑫 吳占芳)

編輯:蘇穎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