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qū) 小記者 教育 醫(yī)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wǎng) 數(shù)字報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醫(yī)療健康 > 健康生活

如何規(guī)避室內空氣檢測治理陷阱

2025-01-21 09:40:09  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

  進入供暖季,由于開窗通風時間相對少,室內空氣質量安全受到很多消費者關注。尤其是針對剛完成裝修的房屋,一些消費者選擇購買室內空氣甲醛檢測、治理服務。

  相關調研顯示,目前市面上一些企業(yè)通過宣傳“甲醛致白血病案例”“家具裝飾疊加超標”“無醛不成膠”等,制造“甲醛焦慮”,再通過不規(guī)范的檢測方法甚至惡意調高檢測數(shù)據(jù),誘導消費者購買甲醛治理服務。

  業(yè)內人士認為,室內空氣質量安全關系居住者身體健康,消費者面對不良營銷要提高甄別、選擇能力,避免落入室內空氣甲醛“假需求、假檢測、假治理”陷阱;同時采取科學、準確、適當?shù)呐e措,降低室內有害物質濃度,切實提高居家環(huán)境質量。

  看資質、不輕信,多維度辨識檢驗檢測機構

  根據(jù)相關法律法規(guī),從事裝飾裝修材料、家具家電等產品檢驗檢測的機構應該取得市場監(jiān)管部門頒發(fā)的資質認定(CMA)證書。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有關負責人提示,要正確辨識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消費者可以要求檢驗檢測機構提供相應CMA證書,或在市場監(jiān)管部門網(wǎng)站上查詢機構的資質信息。另外,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官網(wǎng),可以查詢到通過認可的相關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檢驗檢測機構和具備檢驗檢測能力的室內空氣檢測機構信息,消費者也可以從中擇優(yōu)選擇。

  此外,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檢驗檢測機構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檢測方法進行檢測。廣大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試紙”、簡易“試劑盒”、“檢測儀”的檢測結果,這些檢測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難以保證,也無法作為索賠、訴訟的依據(jù)。

  遵程序、不過度,謹慎選擇甲醛治理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上門檢驗檢測機構是否嚴格遵守工作程序也很重要。在具體操作中,正規(guī)檢驗檢測機構應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取樣和檢測,包含現(xiàn)場采樣、取回樣品、儀器檢測、出具報告等環(huán)節(jié)。消費者要注意對上門人員的身份進行識別,如要求上門人員提供相關身份證明、檢驗檢測機構工作證件等;交接樣品,一般不會通過郵寄,而且上門采樣員人數(shù)應不少于兩人。

  目前,一些消費者出于從眾心理,會過度購買一些甲醛治理產品。對此,陳音江認為,消費者應謹慎選擇甲醛治理產品,很多產品性能未經有效驗證,存在夸大治理效果、包裝標識不清、偽造檢驗結果、提供虛假證明等問題,最有效的治理方法就是開窗通風。對于一些打著“免費、低價檢測”旗號,實則兜售其高價治理服務的機構,消費者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

  采取多種正確方法,降低室內甲醛等有害物質濃度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有關負責人建議,消費者要合理控制裝飾裝修材料使用量。室內空間甲醛濃度既與材料甲醛釋放量有關,也與單位體積空間裝飾裝修材料的使用量密切相關。當材料甲醛釋放量越高時,室內空間能使用的材料量就越低。要在有限空間大量使用裝飾裝修材料,必須提高材料的環(huán)保等級,使用低甲醛甚至無醛材料。

  業(yè)內人士提醒,開窗通風換氣是最簡單且經濟的方法,通過增加室外的新鮮空氣量,將含有甲醛的空氣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內甲醛濃度。

  對于其他輔助方法,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有關負責人分析,空氣凈化器通過化學反應將甲醛分解為無害物質,市面上有多種類型的此類產品,消費者選擇時應注意其處理效率及安全性。活性炭具有很強吸附能力,能有效吸附空氣中的甲醛分子,消費者可將活性炭包放置在房間多個角落,但要注意及時更換,因為活性炭飽和后會再次釋放吸附的物質。在養(yǎng)殖水生動植物方面,因為甲醛易溶于水,通過空氣泵將室內空氣中的甲醛不斷引入到水缸中,定期更換缸里的水,也可以帶走部分甲醛。(來源:人民網(wǎng) 武雅楠 整理)

編輯:李雅雯
河山新聞
移動客戶端
張家口日報官方
微信“張小全兒”
張家口新聞網(wǎng)
官方微博
抖音掃碼
關注@張家口NEWS
【張家口新聞網(wǎng)版權聲明 】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